書名:惡童三部曲(惡童日記、二人證據、第三謊言)
作者:雅歌塔.克里斯多夫(中歐女作家)
譯者:簡伊玲
出版日:原文1986;台版1993




---

心得:

先引用一段《第三謊言》中,克勞斯的敘述:

  「我試著想去寫些真實的故事,但是在某些時候,當這些故事因為本身的真實性而令人無法忍受時,我就必須去改變它。」

  「我試著想去敘述自己的故事,但是我做不到,我沒這個勇氣,因為這些故事會傷害我太深。」

  「因此我美化一切事實,於是描述出來的事物往往與它本身所發生的事實並不相同,而是與我原先對它的期望比較接近。」

---《第三謊言》

這段話,就是連結三部曲故事的樞鈕。


《惡童三部曲》一書最特別的點就是,三部曲各成篇章。

只看第一章,自成一個故事;看第一章、第二章是另一個故事;把三章都看完,又能成為另一個風貌不同的故事。

三部曲,一層層的翻轉,可以說是作者的虛實筆法,也可以解釋為上面所述,因為主角克勞斯太過痛苦,而美化了他的作品。


前兩部曲,在人稱及故事的敘述上,算是明白易懂。同時,也是我看過的小說中,運用雙胞胎梗最好的一部作品。

***

第一部《惡童日記》:

描述一對雙胞胎兄弟,因戰爭被送到位於國境邊界的小鎮,居住在外婆家的日子。全文以「我們」自稱,兩人幾乎無時不刻共同行動。最後兄弟倆一人留在外婆家,一人逃往邊界另一側,就此分離。

***

第二部《二人證據》:

以第三人稱描述故事,以雙胞胎兄弟之一,留在小鎮的「路卡斯」(LUCAS)為主角。描述他在鎮上的故事。

在第二部末,路卡斯已失蹤多年,雙胞胎兄弟的另一位,當初逃出邊界的克勞斯(CLAUS,與LUCAS是變位字),回來尋找路卡斯,沒找到。

克勞斯堅稱他在鎮上有一位兄弟路卡斯,但沒有人或文件能證明他的存在。路卡斯留下的手稿被認為是克勞斯所寫。

讓讀者懷疑,第一部、第二部大半段的內容,是否只是克勞斯的虛構?

而克勞斯,又是誰?

***

第三部《第三謊言》:

一如其名,完全推翻了前兩部的故事。

以克勞斯為主角,第一人稱,描述了他的童年生活。

許多情節和前兩部的情節類似,但不完全相同。前面出現過的人們,以不同關係連結在一起,在時間、空間上錯位,虛虛實實、交錯不清。

在克勞斯的敘述中,他也穿越邊界,並編造了新身份。(謊報名字為克勞斯,並且年齡比實際大三歲)。

克勞斯承認他寫了很多美化後的故事。(第一部、第二部的內容)

多年後,克勞斯穿越邊界,回到原來的小鎮居住下來。後來因簽證過期,被安排到首都大使館。在大使館內,克勞斯(CLAUS)查資料,發現首都有一名叫科勞斯(KLAUS)的同名同姓人士。

換成科勞斯(KLAUS)視角,接到克勞斯的電話,說要來拜訪。科勞斯認為克勞斯是他消失已久的雙胞胎弟弟路卡斯,出於害怕及一些理由,拒絕承認路卡斯的身份,叫他滾。

科勞斯回憶童年,也和第一部的內容完全不同,並補足了克勞斯視角沒看到的部份。

克勞斯離開隔天,科勞斯接到訊息,克勞斯跳火車身亡,留信請他把他葬在父母墳旁。

結束。

***


不得不說,這種虛實交錯,甚至稱得上是敘述性詭計的寫法,只讀一次是讀不懂的。尤其第三部,主角的夢境、現實、小說、回憶的穿插呈現,中間還切換視角,讓人困惑,卻又隨著故事的情感起伏。

第三部,把前兩部完全推翻,給予另一種「真實」版本的故事,這種舉動十分大膽。自己作為讀者,難免有點惱怒,但因為故事很精采……就接受了。

《惡童三部曲》,也許是因為背景為戰爭年代,整個故事都充斥著異色、血腥、暴力與惡意。

裡頭多是生活艱難、精神脆弱,活在悲痛與放縱之中的人們,各懷著各自陰暗的過去,浸泡在絕望之中,互相折磨、互相傷害。通篇少有開心、歡笑等正面情緒表現,更多的是哭泣、歇斯底里或麻木,以至於死亡時常發生,甚至是一種解脫。在這個故事裡,即使有些許的關懷或愛,也是以很可疑、詭譎的方式呈現。

必須說,《惡童三部曲》一書可說是負能量集合體,傷痛錦集,獵奇大觀園,san值破壞器。不建議有憂鬱傾向,或尚未認知到世界黑暗一面的人閱讀。

不禁讓人覺得,作者就是為了報復社會、摧毀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而寫這本書……(其中獵奇、悖倫的比例過高,略顯刻意。)

作者的筆法非常冷冽。這麼形容很抽象,應該說,作者只描寫角色的行為與台詞,完全不描寫內心想法或情感(即使是第一人稱),就像看一場沒有獨白的電影,讀者只能藉由角色的行為,去推測他們的內心與個性,而產生了強烈的疏離感。

即使書中有許多荒誕離奇、扭曲而痛苦的事件,但因為疏離感,而變得輕飄飄的。

在這輕飄飄的感覺中,敘述了克勞斯與路卡斯兩人,五十多年的人生。書中記載了兄弟二人,各自兩個版本的童年時期、分離、青年時期,難以分辨那一部份為真實、那一部份為虛構。在中年時,兩人終於聚首,分歧的故事也匯流為一,走向他們的死亡結局。

閱讀這本書的心路歷程,首先會震驚(那尺度與負能量),然後是困惑(到底那部份是真的?)最後才能感受到,主角克勞斯及其它人們的哀慟,那壓抑的時代、充滿死亡及不可抗力的時代,沉積了太厚重的哀慟,然後才能理解,為什麼克勞斯要編織第一、二部的內容。

然而,即使在克勞斯的美化之下,也是充滿惡意與痛苦。因為這個故事,是一片非常細緻的黑暗,沒有一絲光明能照射進去。


PS:這本書,是繼《鋼琴教師》後,另一本刷新我底限的小說。文風特別、結構奇特。真心推薦給喜愛獵奇、人性黑暗、異色題材的讀者。





---

補充:

第三部曲在時間軸上特別混亂,來整理一下。


路卡斯與科勞斯是雙胞胎。父親外遇,母親崩潰開槍殺死父親,流彈擊中路卡斯。

母親陷入瘋狂、路卡斯送醫。科勞斯被父親的小三安登妮雅收養;路卡斯被送到孤兒院。

***

路卡斯線:

孤兒院被戰火波及,路卡斯被送到外婆家,外婆死後,路卡斯遇到一個男人要越過邊界,就指引他先走,地雷炸掉,路卡斯成功越界,改名克勞斯。

克勞斯被彼得收養,寫了第一、二部的內容,多年後回來找科勞斯。

***

科勞斯線:

被安登妮雅收養後,愛上同父異母的妹妹莎拉。後來科勞斯探望母親,發現母親病情可以出院,便離開安登妮雅去照顧母親,然而母親討厭他,一直幻想著不存在的路卡斯。

***

兩線合併(兩人相遇):

當克勞斯(路卡斯)回來找他們時,科勞斯不願讓他和母親見面,也不承認他是路卡斯,於是不歡而散。

最後科勞斯接到訊息,路卡斯跳火車自殺,科勞斯決定也要自殺。END

***

雙人線故事,都是第一人稱(不知道名字),而且時間軸是跳躍呈現,非常混亂。

作者你為什麼要這樣寫,我真是搞不懂你啊。

arrow
arrow

    卡滋里滋多里多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