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
書名: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?
(Who's In Charge?---Free Will and the Science of the Brain)
 
作者:Michael S. Gazzaniga (腦科學家、認知神經科學之父)

出版日期:2013年3月
共六章190頁,每章約30頁。

---
心得
---

內容很有趣,立場微妙的一本書。

從三個方面去討論「大腦」與「意識」:腦神經科學、演化、社會心理。
再討論「人有/沒有自由意志」,會在道德、法律、生活上產生什麼影響。

作者是神經科學家,書中提到了很多有趣的腦部實驗,有歷史上著名的利貝特實驗,也有作者團隊的實驗。

立場上,很明顯作者是化約論派的,完全從物理上去解釋意識,認為我們的腦部是一個由很多特定功能區塊組成的的複雜系統,平行而分散式的運作、合作、競爭。而我們覺得有一個「統一的自我」,是因為大腦有塊區域,負責事後去解釋、去合理化我們的行為。作者認為「我」不存在,這種感覺只是錯覺。

以上前三章說的。

光看到這,針對書名的問題,作者好像認為「人沒有自由意志」。

但劇情急轉直下,第四章突然開始介紹古典物理與近代物理(量子力學)的概念了!

近代物理部份作者提到的,簡而言之,就是「怎麼測都測不準啦」和「現實中變數太多太複雜無法估算」兩個概念。

無法精準測量,而且測量上的誤差會導致結果嚴重偏差(蝴蝶效應),造成了不可預估的「突現」現象。書中舉的例子:冰到目前為止已經被發現有十一種不同的結晶階段,但沒有一種是基本原理預測到的!

這帶出一種觀點:「在觀察東西時,我們一定要把觀察目標放在它的情境當中,而非把它當作單獨的個體。」
(書中表示:單看一輛汽車,是無法分析交通的!)

這是一種觀點。而以往我們習慣的科學,是另一種觀點:研究基本元素的特質,再推測這些元素組合起來的結果。這兩種觀點是互補的,因為從群體現象中我們無法得知個體行為,而只了解個體我們也無法預測群體特性。

這部份(第四章)真的很棒,提出了一種思考的路線。

後面五、六章關於社交行為、道德、法律等等,各方面都提到了一些,範圍廣、不深入。

最後結論:「光看個人,人類是沒有自由意志的。但放到群體裡,人類就有自由意志了。」

也不知道是我讀得不夠多遍還是什麼的,我覺得整本書都有一個問題:「整體有邏輯,敘述略混亂。」

照著作者順序讀,會覺得好精采、好有趣、真是大開眼界。內容也很充實,五花八門各種角度的分析。不過,在整理寫書評的時候,會發現很多部份只是來插花,根本非必要啊!
(大概是為了增加本書趣味程度……)

加上順序安排上不是很直觀……在整理各章節各段主旨(見下)的時候,花了比想像中還多的時間= =

要Rating的話:
娛樂度:★★★★★    很多有趣、奇特的實驗,提出觀點也很特別。
文  字:★★★★☆    翻譯親民(滿難得的)
邏  輯:★★★☆☆    順序安排上可以更好

算是一本輕鬆讀就能有滿滿收獲的書。


---
目錄+各段大要
---

第一章:我們現在的樣子
介紹目前科學對人腦的了解,從神經科學及演化兩個方面下手。

---

第二章:平行與分散式的腦
目前實驗+各研究顯示,腦內各區域負責不同功能。不同區域互相合作、競速,形成一種複雜的系統。
腦內不同區域會產生不同的意識,互相競爭,而最後贏的就是浮現在我們腦海中的那個。

---

第三章:解譯器
我們的腦中有一個統合系統,稱為解譯器,負責把分散各區的意識組成「一個整體」。
給予我們感情、行為、反應一個合理解釋。

---

前三章結論:意識不是單一路線、統一的處理過程,而是不同特化系統,平行而分散的處理過程。
而我們之所以感到「一個自我」是解譯器的功勞。

---

第四章:拋棄自由意志的概念
介紹關於自由意志的兩種派別:
決定論:關於古典物理、決定(化約)論、事後的世界。
作者立場:關於混沌理論、量子力學、突現。

兩種研究方式:從上而下(從巨觀推測微觀)/從下而上(從微觀推測巨觀)。
這兩種是互補且互相影響的。
組織有不同的層級,不同層級有不同特性,這些特性是不存在於它們本身的基礎法則中(即為突現)。
作者認為,意識就是一種突現。

---

第五章:社交心智
人類是擅於社交的動物。
社交行為的起源:溝通、合作、文化有助於生存。
社交行為需要彼此了解心理狀態,在神經科學上,可以鏡像神經元解譯。
道德的產生。
普世道德存在嗎?

---

第六章:我們就是法律

文化與演化的交互關係。
法庭內的神經科學(用於分辨責任歸屬、作證等等)
什麼是正義?
三種正義:報復式正義、功利式正義、修復式正義。
社交互動讓我們有選擇自由。
 
---
 
後三章結論:
作者認為,意識是在一個人的腦中,不同系統合作、競爭的結果(突現)。
在個人層級不存在自由意志,但在社交互動(多人層級)中,是存在自由意志的。
 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 
 4/13 記錄在ptt-book版的討論:


看完整本,我覺得最難的是,確定「作者想回答什麼問題」,因為他講的實在太多了- -

每個主題彼此有一些關聯,但不是全部導向同一個結論。

架構上偏向樹狀分佈,而不是一般文章:「點出問題、說明立場、論証A、論証B……結論」一通到底的架構。

---

我在讀的時候,覺得作者回答了兩個主要問題:

1. 心物問題(身心問題、Mind-body problem)

    也就是:人的心理狀態是否能以物理法則解釋?

作者的回答:

    可以,只是我們現階段的物理法則還不夠完備。但人的心理狀態,就只是神經元或更高組織的突現。


2. 同書名:人有沒有自由意志?

作者的回答:

    光看個人,人類是沒有自由意志的。但放到群體裡,人類就有自由意志了。但是他的理由……嗯,我覺得,講得不是很明顯= =

---

除此之外,作者也回答了(很多)其它問題,比如:

1. 我思故「我」在? 「自我」真的存在嗎?

作者的回答:

NO,(舉了很多實驗例子),「自我」的感覺只是幻覺。正確的說法應該是:我思故「思想」存在。


……等等等,太多了。

---

只能說作者想回答的問題太多了,以至於邏輯上、順序上易造成混淆。
(至少我混淆得……有點嚴重= =)

反觀,同類型的書(哲普):<正義---一場思辨之旅> 就緊扣一個主題,沒這問題。

要比喻的話,<正義>一書像日本插花,你很容易抓到重點是什麼。而<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?> 像一捧花束……美則美矣,但也令人眼花瞭亂。



arrow
arrow

    卡滋里滋多里多滋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