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本是口述記錄。
因玩了《雨港基隆》後,對1947年二二八左右的這段歷史產生興趣,所以去圖書館抱了一疊相關書藉,有政府版、民間版、口述記錄、學者研究等等。
其中第一本看的,就是《基隆雨港二二八》,因為它名字和遊戲太像了……
封面的照片,也有在遊戲中出現(開場動畫)
此書作者之一張炎憲博士,有出現在遊戲卡司感謝名單中。
---
書名:基隆雨港二二八
採訪記錄:張炎憲、胡慧玲、高淑媛
內容很單純,採訪基隆不同地區(市區、瑞芳、萬里、金山、其它)的倖存者或受難者家屬,職業有高有低、家境有窮有富,亦有入國民黨的台灣人。
共通點是,慘,非常慘。
屠殺、搶劫、強姦、欺騙。毫無理由地,像對待畜牲、對待敵人一般殺害百姓……
如後記所述:「基隆,在二二八事件中,是全台灣人民死難最慘烈的地區之一,也是國民黨軍隊登隆之後,屠殺百姓的起點……」
在碼頭的,以鐵絲貫穿手腕腳踝,集體屠殺,丟入海中。遍海的浮屍讓波浪沖上防波堤……
延街的機槍掃射、挨家挨戶拖人出來槍斃,路上行走的壯年男子,一概押上車送警局。
家裡有關係的拿錢保,但不一定保得出來,錢還可能被監獄黃牛騙光;沒關係的,就準備到各大河、海岸去認屍……
在鎮上有名氣的、家中富裕的,或是和警察平常有私怨的,是第一下手目標。躲藏、跑路,運氣好的就逃出台灣,運氣不好的就被殺死。
從訪談對話可以看出,倖存者及家屬悲痛與怨恨,而這段歷史、這些情緒,又因後續的白色恐怖而不敢言說。
害怕自己及親人隨時可能被捉走、殺害,害怕身家財產被無緣無故搶走……長時間活在這種情緒下,簡直比死還痛苦……
裡面記載了許多喪夫婦女,丈夫在二二八死後,只能獨力扶養子女,因為害怕再嫁又要面臨丈夫再次被捉走、殺死的悲痛……
她們長達三、四十年的辛酸及勞苦,根本無從賠償起……
---
玩過《雨港基隆》再對照這本《基隆雨港二二八》,看每一篇口述內容都落淚。
真的太痛。
相較下,遊戲裡的主角真是運氣好,作為有名的民間活動份子,沒被捉去槍斃,反而還能搭船逃掉……
唉,剩下的,留到《雨港基隆》遊戲心得寫吧。